生產排程簡單邏輯——模塊一
MES系統(tǒng)中生產排程是在考慮能力和設備的前提下,在物料數量一定的情況下,安排各生產任務的生產順序,優(yōu)化生產順序,優(yōu)化選擇生產設備,使得減少等待時間,平衡各機器和工人的生產負荷。從而優(yōu)化產能,提高生產效率,縮短生產LT。本文從三個方面介紹其簡單邏輯:
第一:產銷邏輯分析
第二:利特爾法則
由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(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)的教授John Little于1961年所提出與證明。它是一個有關提前期與在制品關系的簡單數學公式,這一法則為精益生產的改善方向指明了道路。
如何有效地縮短生產周期呢?利特爾法則已經很明顯地指出了方向。一個方向是提高產能,從而降低生產節(jié)拍。另一個方向就是壓縮存貨數量。然而,提高往往意味著增加很大的投入。另外,生產能力的提升雖然可以縮短生產周期,但是,生產能力的提升總有個限度,我們無法容忍生產能力遠遠超過市場的需求。一般來說,每個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能力是大致不變的,而從長期來看,各公司也會力圖使自己公司的產能與市場需求相吻合。因此,最有效地縮短生產周期的方法就是壓縮在制品數量。
利特爾法則不僅適用于整個系統(tǒng),而且也適用于系統(tǒng)的任何一部分。
利特法則公式:
生產周期=加工時間+存貨數量(WIP)x生產節(jié)拍/瓶頸時間
生產周期=(10+10)s+(20+100)pcs x 10s=1200s
利特爾法則告訴我們只要減少中間在制品的數量,就是縮短生產周期,就是釋放產能!
第三:生產周期的不同造成幾種典型的生產組織模式
A.生產模式 —— MTO(make toorder) 面向訂單生產
1、面向訂單的生產,產品設計工作已經完成,而用于生產的物料尚未采購,在此環(huán)境中,銷售量通常較小,客戶必須等待采購和生產產生的時間。
2、交貨期:包括物料采購時間和生產時間。
3、特點:經歷生產組織全過程,生產周期較長。
B.生產模式 —— ATO(Assemble toorder) 面向訂單裝配
1、在面向訂單裝配的生產模式中,用庫存通用零部件和特殊要求部分裝配,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的產品。
2、交貨期:裝配+調試+涂裝的生產周期。
3、特點:減少了生產備料和加工過程,但需要儲備部分零部件資源。
C.生產模式 —— ETO(Engineer toorder) 面向訂單設計
1、產品是客戶定制的(獨特的),存在結構復雜且需求量很小,需要重新設計,之后才是采購原材料,組織生產,向客戶發(fā)運。
2、交貨期:設計周期+采購周期+生產周期。
3、特點:經歷產品成型全過程,交貨周期最長。
歡迎聯系精易會:400-690-8780,進一步了解MES、WMS或定制個性化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